通信工程

专业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以数学、物理和信息论为基础,以电子、光子、信息及与之相关的元器件、电子系统、信息网络为研究对象,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工程设计及系统实现技术,具有理工融合的特点。

学生主要学习通信基础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程序与算法设计、电路和电子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宽口径理论知识,开展通信工程实践基本训练,从而具备通信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能力,承担通信工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等以及信息技术信息化、数字化赋能应用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角色。

培养面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和职业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厚基础、重实践、创新意识强的通信专业技术人才,能在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生产运营或管理工作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

专业特色和优势

通信工程专业于2019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紧密结合学术研究前沿和国家经济主战场与重大需求,以通信基础理论、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光通信与光网络、新一代算力网络、工业物联网等作为重点研究方向,形成了无线通信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移动通信与信号处理实验室、未来网络与空天通信实验室、光通信与智能光子实验室等研究单元,依托北京市融合网络与泛在业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基地,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符合行业发展需求的信息通信领域人才,形成了新工科背景下“全链条、项目式、可反馈”的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近5年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通信工程专业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专业,于2016年和2019年两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构筑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链。本专业为每名本科生配备导师,发挥导师在立德树人、学业指导、学术指导、规划指导等方面的作用,近年获评北京科技大学“十佳导师”1人、北京科技大学“十佳班主任”1人,“我爱我师”我心中最喜爱的专业课教师10余人。通过逐步建立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帮助低年级本科生的纵向链式学习科研团队,促进教研融合、师生相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全国和国际科技创新竞赛中屡创佳绩,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小业大赛、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省部级竞赛中有突出表现。

专业现有教授14人、副教授15人,其中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青2人、国家优青1人、IEEE Fellowl人、IEEE通信学会亚太最杰出青年研究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3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2人。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重大课题100余项;近5年发表论文800余篇(SCI、EI等收录550余篇次),授权100余项国内外专利;出版专著、译著20余部。制定IEC国际标准1项,ITU-T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2项和IEEE国际标准提案3项。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青海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通信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科研成果丰硕。

主要课程

课程涵盖通识课程、学科平台、专业核心、专业选修、素质拓展等,实践课程包含基础、专业、实验、创新创业等。主要课程包括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天线、通信电子电路、数字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网安全、数据与算法等核心课程。学生还可以选修本学院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

国际交流

通信工程专业注重国际、国内学术合作与交流,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学、法国图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多所国外知名大学进行紧密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10%左右的本科生到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英国邓迪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进行“2+2”、“3+1”或“3+2”等模式的联合培养国际交流。每年均有10-15%的毕业生前往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法国图尔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继续深造。

未来发展

本科生平均就业率93%以上,深造率50%以上。有50%以上本科毕业生保送、考研到国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硕士或博士学习。主要就业方向包括通信软件开发、通信数据分析、网络设计、电子通信器件制造、互联网/计算机服务等。主要就业单位涉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华为、中兴、大唐等现代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相关的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科技产业公司等。很多毕业生已成为ICT行业领军人物、业界精英和技术骨干。